SHANGHAI UNIVERSITY SCIENCE PARK

第22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开幕在即,上海大学展区精彩亮点抢先看!

创建时间:  2020/09/12  倪俐娟   浏览次数:

    

如果你想窥见中国工业的未来,那么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无疑是最好的“水晶球”。第22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以下简称工博会)将于2020年9月15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盛大开幕,是今年全国范围内首个线下举办的国家级工业展会。本届工博会以“智能、互联——赋能产业新发展”为主题,打造以线下为主,线上为辅的会展新模式,共设9大专业主题展、4大论坛板块,展览规模24.5万平方米,展商逾2000家。

展览时间:2020年9月15日-19日

展览地点:国家会展中心(上海)

交通信息:上海市青浦区崧泽大道333号,地铁2号线徐泾东4、5、6号出口

上大展区:6.2H馆B002展位

为深层次、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和宣传我校科技创新成果,充分体现我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社会实力,本届工博会我校将携27项科技创新成果亮相工博会高校展区,1项科技成果亮相高校展区抗疫专区,1项科技成果亮相高校展区学生双创项目展区,参展项目涵盖人工智能、医工结合、新材料与新技术等多个领域。今年,上海大学交出的这份成绩单定会让您眼前一亮!

那么,到底有多少“黑科技”展出?

又有哪些精彩亮点值得关注呢?

跟着我一起先做个功课吧!

您将先人一步Get到以下“高科技”

01 基于SSVEP的脑控机械臂抓取系统

“意念取物”这样的黑科技真实存在吗?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杨帮华教授团队十年磨一剑,通过脑机接口技术捕获和解析用户的脑电信号,并利用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技术获取目标的6D位姿,然后控制机械臂完成抓取动作。该项目通过捕获用户脑电信号,可以帮助残障人士实现简单的物体抓取,使他们在无人帮助的情况下也能自主完成某些基本的生活需求,真正实现“意念取物”。该项目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功能,图像识别速度快,准确率高等特点。

02 精海7号无人艇

乘风破浪,精海出行。上海大学无人艇工程研究院彭艳教授团队,研发的“精海”系列无人艇已发布10个系列,通过搭载不同的任务系统可用于巡逻警戒、覆盖信息支援、侦查、信息对抗、勤务保障、海战场信息支援等多种作业任务。主要应用领域为岛礁和近海浅水域等水下地形、地貌探测、海洋环境保障、海底掩埋物探测等,曾在东海、黄海、南海、南极执行大量任务,成为我国第一艘到南海、第一艘到南极、第一艘到东海作业的无人艇,获得我国无人艇方面的首个国家技术发明奖。

03 盾构机换刀机器人

生命安全至上,生产效率至优,是我校科研人员推进“硬核”科技创新的初衷理念,隧道掘进工程中如何守护人员安全?盾构机在硬岩地质掘进中需要频繁更换磨损的滚刀,传统的人工换刀方式经常造成人员伤亡等事故,严重影响了工程施工进度。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及上海机器人研究所副所长袁建军教授团队与宏润建设集团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研制出全自动盾构机换刀机器人取代人工作业,把平均6小时的人工换刀过程缩短到24分钟,解决了盾构机换刀作业难度大、危险系数高、换刀效率差的问题,保障了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填补了我国盾构机换刀机器人领域的空白,同时也标志着上海大学及宏润集团在盾构机领域技术研发趋于世界领先水平,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04 高感染风险环境的智能消毒机器人

硬核消毒机器人,三招两式把病毒铲除!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智能机构与自主移动创新团队田应仲教授领衔研发的智能消毒机器人,可实现智能消毒模式对隔离区域、污染区域等环境进行全方位无死角消毒,同时能够有效防护医护人员及工作人员自身频繁进入隔离区的危害,规避交叉感染,切实提高消毒效率,保障人员安全。该智能消毒机器人在此次新冠肺炎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广泛用于医院、社区消毒,减少了物资消耗,为攻坚疫情保驾护航,提升我国在传染病防控领域的智能化水平。

 

05 M3理论与高性能钢

钢材如何实现凤凰涅槃,脱胎换骨?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董瀚教授领衔的高性能钢铁材料团队在钢铁领域获得诸多创新和科研成果,发现并创新了稀土多形合金化耐蚀机理,开发了普碳钢稀土合金化耐蚀技术,将稀土镧铈元素加入普碳钢中实现了普碳钢达到一般耐蚀钢的耐腐蚀水平,创造了一类具有中国资源特色的新型钢铁材料技术,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新型稀土耐蚀钢生产与应用技术,低成本绿色化稀土耐蚀钢理论和技术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提出的M3组织调控理论与应用技术解决了钢铁材料强度与塑韧性倒置问题,实现量大面广的汽车钢和低合金钢塑韧性大幅度提高,使我国钢铁材料基础研究从跟跑变成领跑;研发的高品质特殊钢棒线材品种在汽车、机械、风电、军工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研发的系列民生用钢为打造中国品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提供材料保障。

 

06 考古现场脆弱性文物应急保护材料与技术

当千年文物遇上薄荷醇会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小小薄荷醇是如何在考古领域大显神通的呢?上海大学罗宏杰教授团队筛选并合成了数种薄荷醇及其衍生物作为考古现场可控去除临时固型材料,并制定安全有效的文物提取保护技术工艺,有效减缓、甚至避免了出土环境突变对文物造成损毁的潜在影响,可完整、原状、有效地保持文物及重要遗迹形貌等多种信息。目前该技术已推广到我国23省(市)、68处重要发掘工地,包含秦俑一号坑、南海一号、海昏侯等重大考古发现,共提取保护文物1878件。该研究成果为考古现场抢救性保护脆弱性文物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引领了国际同领域的技术发展方向,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07 高温超导块材磁体及电机技术

列车不与轨道接触,悬空飞驰,高温超导磁体蕴涵着什么样的神秘力量?上海大学理学院上海市高温超导重点实验室周迪帆教师团队研制的高温超导块材是一种钙钛矿结构的准单畴人工晶体,在液氮及以下温度作为磁体可以产生17特斯拉的感应磁场,且具有自稳定磁悬浮特性,对于高功率密度特种电机、磁悬浮弹射及运输等场景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08 基于医学云交互的个性化康复支具

神奇的“雕刻大师”,3D打印支具助病人康复。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华子恺教授团队研制的个性化康复支具是一种创新型的临床应用辅具,可根据患者需求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从光学扫描到3D打印、到医院的临床应用,借助肌张力实时测量装置进行医学评估,且借助医学云空间得到远程数据,进行针对性个性化的支具机构设计。

09 新一代氟硅封装镀膜技术及产业化应用

最有效的三防技术,满足不同行业多种需求。为满足不同行业对防水、防潮、防腐、耐候、导热、电磁损耗、过滤抑菌等更高需求,上海大学理学院郝健教授团队与上海发优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台州国汇新型材料有限公司联合研发基于氟萬利®特种氟硅聚合物制成的新一代氟硅封装镀膜产品与技术。目前,该产品与技术已在LED显示屏与PCB整体封装领域实现了产业化应用,且在智能装备、5G通信、电子电器、航空航海、建筑桥梁、高压输变电、新能源、医用隔离,以及军工等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看了以上这些高大上的“新科技”

是不是按捺不住内心的小激动

上海大学展区6.2H馆B002展位

期待您来现场为上大打Call

更多精彩内容,与您在展馆相见



上一条:创新科技赋能产业新发展——上海大学最新科技成果亮相第22届工博会

下一条:宝山区和上海大学共建环上大科技园